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济南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21:33:22  浏览:90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济南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

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常委会


济南市燃气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3月29日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2006年5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加强燃气安全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燃气经营、使用及燃气设施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负责本市燃气安全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县(市、区)建设(公用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的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消防、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燃气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市燃气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用户和规范服务的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危害燃气安全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对发现安全隐患、防范燃气事故发生以及在抢险救灾中的有功人员,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设施管理

  第六条 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管理部门参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划定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在划定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敷设地下燃气管道应当同时敷设由耐腐材料制作的安全警示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和损毁燃气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带。
  第七条 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二)堆放物品或者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三)擅自开挖沟渠、挖坑取土、打桩、顶进以及动用明火等作业;
  (四)爆破作业;
  (五)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危害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 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确需敷设管道和从事打桩、挖掘、顶进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经与燃气经营企业协调一致后,方可实施。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提供安全保护指导。
  建设单位与燃气经营企业对前款规定的燃气设施保护方案产生争议的,由燃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解决。
  第九条 总重十吨以上的车辆或者大型施工机械确需通过敷设有燃气管道的城市非机动车道的,必须事先征得燃气经营企业同意,并在通行地段修建承重过桥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措施,经燃气经营企业验收同意后方可通行。
  第十条 因施工等人为原因造成燃气管道及设施损毁的,责任人应当协助燃气经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抢修,恢复原状。抢修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一条 发生燃气事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依法向燃气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公安消防、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抢险抢修时,可以依法拆除妨碍抢险抢修的其他设施和建(构)筑物。对拆除的,除违法建设的外,事后应当及时修复、补偿。
  抢险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协助,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妨碍抢险抢修作业。
  抢修室内燃气设施时,用户应当无条件拆除违法遮挡包裹燃气设施的装饰装修物。用户不拆除的,抢修人员可以拆除。
  第十二条 违法占压燃气管道的建(构)筑物,当事人应当自行拆除;拒不拆除的,依法组织强制拆除。
  第十三条 燃气经营企业对所运营的燃气设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保护,在重点部位设置安全监控装置,并逐步建立燃气设施安全监控系统。
  第十四条 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的维修、更新责任,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居民用户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的维修、更新,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
  (二)单位用户和其他用户以管道燃气干管与支管接口处为界,接口以外的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由管道燃气经营企业负责;接口以内的,由用户或者投资者负责。
  管道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器具的维修、更新费用,按前款规定由责任人承担。
  另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办理。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五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制定燃气事故抢险抢修预案,建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抢修队伍,配备通讯器材、抢修设备、防护用品,并向社会公布抢险抢修服务电话,并设专岗昼夜值班。
  抢险抢修预案应当报燃气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燃气经营企业从事安全管理、作业和抢险抢修的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安全管理或者作业活动。
  第十八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制定用户安全用气操作规程,向用户发放安全用气手册,并安排专人对用户进行燃气安全使用教育、解答用户咨询。定期对用户安全用气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违反安全用气规程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并提出改正意见。发现危及公共安全的用气行为或者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可以采取暂停供气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九条 燃气经营企业不得向无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无燃气供应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用于燃气经营的气源。
  第二十条 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给超期限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钢瓶充装燃气;
  (二)给报废、改装或者非自有的钢瓶充装燃气;
  (三)给超残液量标准的钢瓶充装燃气;
  (四)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给钢瓶充装燃气;
  (五)用槽车直接向钢瓶充装燃气或者钢瓶间相互倒灌燃气;
  (六)给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瓶充装燃气;
  (七)倾倒残液、在核定的经营场所外摆放、销售燃气钢瓶;
  (八)销售无合格标识的钢瓶;
  (九)燃气汽车加气站给非燃气车用钢瓶充气;
  (十)储存量超过核定数量;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根据其运营的燃气管网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设计使用年限制定维护更新计划,及时进行维护、更新,确保燃气管网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二条 燃气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程。管道燃气用户不得擅自扩大用气范围、改变燃气用途或者安装、改装、拆除固定的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
  第二十三条 燃气单位用户应当建立燃气事故抢险抢修预案,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维护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燃气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管道燃气单位用户的抢险抢修预案应当与燃气经营企业的抢险抢修预案相衔接。
  第二十四条 燃气用户不得实施以下行为:
  (一)遮挡、包裹、改动燃气管道、设施;
  (二)将燃气器具或者设施作为负重支架或者电气设施的接地导体;
  (三)管道燃气用户首次通气自行点火,擅自启封、动用、调整燃气经营企业密闭的燃气设施;
  (四)安装、使用不合格的燃气器具、连接器;
  (五)擅自拆卸、改装燃气计量装置;
  (六)加热、摔砸、倒置、曝晒燃气钢瓶;
  (七)倾倒燃气钢瓶残液,钢瓶之间倒气;
  (八)擅自改换燃气钢瓶检验标记或者漆色;
  (九)使用明火检查燃气泄露;
  (十)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五条 燃气用户应当使用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并且经过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气源适配性检测合格的燃气器具。
  燃气器具应当由取得燃气器具安装维修资质证书的企业安装维修。
  第二十六条 燃气用户发现燃气管道泄漏及设施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告知燃气经营企业。燃气经营企业应当自接到燃气用户告知时起三十分钟之内抵达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处理,未能及时到达处理的,用户可以向燃气管理部门投诉。
  第二十七条 提倡燃气用户安装使用燃气泄露报警器和安全自动切断阀。
  提倡燃气用户参加燃气商业保险。
  第二十八条 在使用燃气的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和安装有燃气设备的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物内,必须安装燃气泄露报警装置和安全自动保护装置。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燃气设施、经营、使用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通知燃气经营企业、燃气用户和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三十条 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燃气经营企业和燃气用户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不得拒绝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受理投诉制度,设立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燃气管理部门受理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投诉人。
  第三十二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第三十三条 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燃气安全预警联动和事故救援方案,并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制定燃气事故抢险抢修应急预案。
  第三十四条 市、县(市)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燃气安全指挥调度系统。发生重大燃气事故,应当及时调度进行抢险救灾。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或者具有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第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第二十四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居民用户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用户和其他用户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从事燃气安全监督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燃气管理部门是指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和县(市、区)建设(公用事业)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6年7 月1 日起施行。1997年7月1日起公布实施的《济南市燃气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审计局拟订的《关于实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办法(试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办法(试行)》、《关于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审计局拟订的《关于实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办法(试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办法(试行)》、《关于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审计局拟订的《关于实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办法(试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办法(试行)》、《关于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审计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审计局拟订的《关于实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办法(试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办法(试行)》、《关于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办法(试行)》,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实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议办法(试行)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关于“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的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审计的范围。目前主要是在实行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试点的全民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对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议。其他企业暂按其主管部门规定办理。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时是否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各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一)任职期间完成经济目标情况、措施及其效果;(二)企业的财产是否完整,盈亏是否真实;(三)各项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四)各项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是否得当;(五)各项基建、措施贷款项目的资金使用、归
还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
第四条 审计原则。进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贯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审计中,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议。审计评议要经被审计的厂长(经理)签署意见,再送企业主管机关或干部管理机关。
第五条 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各级审计机关负责实施。审计机关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企业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社会审计组织负责审计,审计结果要报告审计机关。必要时审计机关可进行复审。
第六条 具体审计办法,由审计机关会同市经委等有关部门制定。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定期审计,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审计范围。凡由财政部门核拨经费、事业费和补助费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审计机关按规定时间,实行定期审计。公安、安全、外事、国防等机关属于绝密事项的经费,暂不进行定期审计。
第三条 审计时间。根据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在定期审计时限上采取三种形式,即月审、季审、半年审。
第四条 审计方式。实行报送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凡实行就地审计的,接受审计的单位应按要求提供必要的审计工作条件。
第五条 审计分工。各区、县审计局对本区、县行政事业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定期审计。市审计局对市属行政事业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定期审计。
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定期审计工作,由各部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可视其具体条件逐步开展。各区、县审计局和市审计局直属分局对上述单位实行重点抽审。
第六条 审计内容。主要审计内容是:财政、财务收支,会计资料处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财产管理等。
第七条 审计依据。审计机关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标准,有关审计工作的文件,以及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和定额进行审计。
第八条 被审计单位应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提供如下资料:
(一)会计凭证;
(二)会计帐簿;
(三)会计报表;
(四)有关文件、规定、制度等资料;
(五)对上期审计结论或决定的执行报告。
第九条 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定期审计制度的实施,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被审计单位不按要求报审、拒绝审计或无故不认真执行审计结论的,应进行批评,必要时审计机关可商财政部门同意,暂停或减少其财政拨款。
(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会同财政机关实行上期开支不经审计财政不拨本期用款的方法。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审计制度,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法。市审计局和各区、县审计局,从一九八七年起都要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制度。已经搞完试点的审计机关,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尚未试点的审计机关,要先试点,待取
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争取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定期审计制度。

关于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国发〔1986〕44号)和《关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若干规定》(国发〔1986〕74号)中“各级审计部门要对自筹基本建设进行审计监督”的要求,以及市政府《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津政发〔1
987〕5号)精神,为了加强宏观管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肃财经纪律,制止和纠正乱拉资金、盲目上项目给国家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加强计划管理,合理安排资金,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逐步实现自筹基建资金审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筹基建资金审计的范围:凡列入我市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自筹基建资金,均属于同级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范围。
第三条 自筹基建资金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一)自筹基建项目是否按照国家和市下达的自筹基建指标进行安排,有无超过计划指标而安排的自筹基建项目;
(二)自筹基建项目的总投资和当年投资是否落实(包括应缴的建筑税),有无资金不落实留有缺口的情况;
(三)自筹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法,有无不按规定乱拉资金搞自筹基建的情况;
(四)自筹基建项目是否按国家规定程序和批准权限报批,有无违反程序和超越权限、化整为零、改头换面等乱上项目的情况;
(五)自筹基建资金是否执行“先存后批,先批后用,存足半年,才能使用”的原则;
(六)审计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是否与批准的扩初设计概算相符,设计、预算变更手续是否完整,各项费用是否按国家规定计算,投资支出中有无虚列费用和盲目采购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
(七)审计自筹基建财务会议报表:数字是否完整、正确,有无错列、漏列支出问题,基建结余资金、其他收入和应收应付款项是否及时清理,有无弄虚作假和转移挪用资金、物资或其他违纪问题;
(八)审计自筹基建投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决策目标,重点分析建设工期、投资效益,达到设计能力的年限和投资回收年限四项指标。
第四条 自筹基建资金审计,要以国务院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市人民政府和市计委、建委、财政局、建设银行市分行等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自筹基本建设的规章制度为审计依据。
第五条 自筹基建资金审计的方法:
(一)各部门、各单位申请自筹基建计划时,应在报送计划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用于自筹基建的预算外资金审核签证资料,要抄送同级审计机关;各级计划部门编制的各级地方基本建设计划,应抄送同级审计机关;各建设单位编报的统计资料和
财务决算应在报送有关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经常性的自筹基建资金的审计监督。
(二)各级审计机关还应对本地区的自筹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投资效益等进行专项调查审计。
第六条 自筹基建资金审计的处理:
(一)对资金留有缺口的项目,应督促其落实资金。对资金缺口无力弥补或虽能弥补但来源不当的,应区别情况由审计部门提出压缩投资规模,或停、缓建的建议并反馈到计划部门作为审批或调整计划的依据。
(二)对资金来源不正当的要进行调整,归还其原资金渠道。对挪用专项资金,截留国家税利等违纪问题,要限期追回;属于乱提价、乱摊派、乱集资作资金来源的,按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摊派的通知》(国发〔1986〕49号)等有关规定处理。
(三)对中央部门挤占地方计划指标、全民单位挤占集体计划指标的项目,应坚决纠正。
(四)对计划外项目一经查出,应按有关规定建议停建。其中,确实需要上马的项目,要补办报批手续,纳入计划后方准施工。
(五)对其他违反基建程序和财经纪律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条 各级计划、财政、建设银行等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支持审计机关的工作,如实提供审计机关所需情况和资料,给以积极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搞好自筹基建审计工作。



1987年4月3日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卫生部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卫生部
2002年7月1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管理,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为社会提供环氧乙烷消毒与灭菌服务、电离辐射消毒与灭菌服务以及采用其他消毒与灭菌方法进行消毒与灭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消毒服务机构的选址和布局应事先经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审批,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对周围人群、环境产生危害。

第四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规范的消毒与灭菌设备,该设备应具有独立、安全的固定放置场所。

第五条 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处理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必须具备相应卫生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六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当具备满足消毒与灭菌工作所需的环境,应无积水、无杂草、无露天堆放垃圾、无蚊蝇孳生地,环境清洁。

第七条 消毒服务机构生产布局应当合理,按工艺流程分为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工艺流程不得有逆向或交叉。

第八条 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应当设有通风、防爆、防尘、防鼠、防虫、防潮等设施。储物存放应当离地、离墙不小于10厘米,离顶不小于50厘米。符合产品相应的保存要求。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内不得堆放与消毒或灭菌服务无关的物品。

第九条 消毒服务机构在为社会提供消毒与灭菌服务前,所采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和程序应经过验证,并达到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第十条 消毒服务机构消毒与灭菌前、后物品应分区存放并设置
容易识别的明显标记;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后物品的最小消毒或灭菌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消毒或灭菌合格标志。标志内容应包括消毒服务机构名称和卫生许可证号、消毒或灭菌方法、消毒或灭菌日期和批号。
第十一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消毒与灭菌运行程序、消毒与灭菌物品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具有能对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人员及条件。

第十二条 消毒服务机构应对每次消毒或灭菌运行过程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或灭菌物品数量、种类和包装情况、消毒或灭菌技术参数、检测记录、意外情况和处理记录、操作员签名、消毒与灭菌具体日期等内容,装订成册备查。
第十三条 对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或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及其现场物品提供消毒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第十四条 从事使用环氧乙烷和电离辐射进行消毒服务的卫生管理人员、检验人员、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其他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服务的人员必须经过设区的市(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操作人员同时必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十五条 本规范自2002年7月1日起实施。

附件:消毒服务机构现场审核表




附件

消毒服务机构 现场审核表


机构名称: 法人代表: 卫生管理负责人:

机构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消毒服务方法: 职工总数: 从业人员总数: 生产区面积:

考评审核表
考评项目
考评内容
满分
及格分
得分
扣分标准
备注

环境与布局

(满分15分)
布局合理,分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
5
5

待消毒物品存放区、消毒处理区、已消毒物品存放区不分,扣5分。


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必须具备相应的卫生安全设施,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0
10

核查有关证明,不齐全者扣10分。

车间卫生要求(满分20分)


车间面积应满足消毒与灭菌工作需要。有通风、防护等设施。
7
6

车间面积不能满足需要扣1分,无通风、防护设施各扣1分。


有经有关部门验收的消毒灭菌设备(主要设备名称在备注栏列出)
13
13

核查有关证明,不齐全者扣13分。

仓储卫生要求

(满分10分)
消毒前后物品应分开存放,存放条件应符合产品保存要求。
6
4

未分开存放扣6分。分开存放但无明显标志扣2分。存放条件不符合产品保存要求扣2分。
分别标明面积

出入库应有登记验收制度及记录
4
4

无制度、无记录扣4分。缺一项扣1分。


产品卫生

质量控制

(满分42分)
应建立完善的消毒与灭菌质量保证体系(书面材料)。
7
7

无质量保证体系书面材料扣7分。
备注



人员卫生要求(满分13分)


有自检制度、自检设备、计量器具定期检定。记录完整。主要自检设备名称在备注栏列出。
10
9

无自检制度扣5分。计量器具未定期检定扣5分。记录不完整扣1分。无自检设备扣10分。


消毒或检验人员有培训上岗证。
5
5

无上岗证扣5分。

灭菌效果等监测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10
9

监测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有消毒灭菌参数原始记录或报告
10
9

无记录或报告扣10分。不完整扣1分。

卫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6
6

无培训合格证扣6分。


工作服穿戴整齐
3
2

工作服穿戴不整齐扣1分。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无吸烟、进食等现象。
1
1

现场发现有吸烟、进食现象扣1分。

按企业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3
2

核对质量保证体系有关材料,未按卫生要求进行操作扣1分。

备注:1、消毒灭菌标志应附样张。2、满足各项及格分,现场审核通过。

现场审核意见:






现场审核人(签名): 被审核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